争当现代渔业“模范生” 我市出台现代渔业绿色发展“2222”行动计划 为提升现代渔业发展水平,实现渔业绿色健康发展,日前市政府正式印发了《湖州市现代渔业绿色发展“2222”行动计划(2017-2020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渔业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年均增幅高于农业面上2个百分点以上,渔业经营性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努力将我市打造成长三角地区渔业转型升级先行区、绿色健康发展示范区、农民持续增收样板区。 现代渔业一直是湖州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其中南浔区是全国淡水渔业重要产地,德清县是全省淡水渔业重点县。 2017年,我市水产养殖面积为76.59万亩,渔业产值达 3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0.4%。近年来,我市农业部门以推进现代渔业绿色发展为主线,以提高渔业供给质量和效益为主攻方向,加快转变现代渔业发展方式,着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以渔业转型促治水,以治水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淘汰温室龟鳖养殖,大力推广“跑道养鱼”、稻鱼共生、稻鳖共生等各类生态养殖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去年9月以来,南浔区菱湖镇渔业养殖户纷纷在鱼塘中央建起了养鱼“跑道”,每条跑道由长22米、宽5米、水深2米的养殖水槽组成。一字排开的养殖水槽两头装着拦鱼栅,“跑道”一侧“推水增氧”装置推动鱼塘水24小时循环流动,让鱼苗能在水流推力下摆尾,像是在“跑步健身”,同时鱼类排泄物和食物残余不断被推送到鱼塘集污区,让水体保持清洁。小水体养鱼,大水体养水,新颖的“跑道养鱼”模式让许多养殖户跃跃欲试,得以在全区大力推广。 推广“跑道养鱼”养殖模式是我市打造现代渔业绿色发展“模范生”的一个缩影。按照行动计划,我市将以建设渔业强市为目标,到2020年建成紧密型现代渔业科技支撑平台和集聚型现代渔业综合服务平台2个服务平台,创建20个涵盖养殖、种业、加工等方面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高效益现代渔业示范园区,创建200个模式先进、设施完善、景观美化的美丽渔场,创建2000个环境整洁干净、尾水处理排放、基础设施完备、养殖面积不少于30亩的健康养殖示范户。 接下来,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将围绕行动计划,力求在转变发展方式、改善生态环境、培育新型主体、促进产业融合、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等领域取得明显进展,使渔业转型升级、健康生态养殖、渔民持续增收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湖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