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峰画法山峰为尖状山顶,有一定的高度,多由岩石构成,有断层和褶皱。画山峰时,墨色要有明显的浓淡干湿的变化。应连勾带皴,一气呵成,皴的方向要随石头的走向而变。步骤:
1、先确定构图,笔尖蘸浓墨,勾画外轮廓线,用笔要有顿挫。
2、继续用笔向后延伸,完善山石结构。墨色要有深浅浓淡的不同变化。
3、进一步丰富画面布局。采用淡墨皴擦山体的暗部,使山石的明暗面基本显现。
4、以枯笔之势,自上而下继续皴画山石的暗部。
5、蘸取重墨,在山石的暗部点苔。点苔时要分清山石的阴暗面与山石的起伏面。山坡画法山坡是介于山顶与山麓之间的部分,平缓而矮小。因此绘制时,虽坡度疾缓不大,但也要有曲折顿挫的变化,整体造型较山峰、山峦要平和。步骤:
1、蘸取浓墨,笔中水分要适当,中锋用笔,画出山坡的顶面。
2、画出山坡的侧面,山凹处用淡墨皴擦一下。
3、在远处增加一个高坡,形成呼应。
4、完成线稿。
5、待线稿的墨色干透后,用淡墨点之染山坡的凹处。山脉画法山脉是沿一定方向延伸,由若干条山岭和山谷组成的山体。因如脉络状,所以称为山脉。与其他山石相比,山脉有明显的褶皱。绘制时要掌握山脉的具体特征后再下笔,轮廓线要清晰而多变化;要根据不同的块面描绘虚实,表现出山脉的厚重雄浑。步骤:
1、从山脉的最前端开始,勾勒轮廓。切忌用笔琐碎,应着重抓住山石的主要结构,用笔可刚柔相济,力求达到虚实多变的效果。
2、掌握山体的外轮廓及态势规律,中景山体层次分明,整体要多变,要注意体现石头的体积感、空间感。
3、蘸淡墨,皴擦山体的明暗部分,再蘸浓墨点苔。要分清山体的整体明暗关表现出山体气势峥嵘、雄浑苍厚之貌。远山画法远山,山峰重叠,形成山体时隐时现,与天际相连的景象。要注意远、中、近的不同层次距离。一般情况下,近山和远山的外貌是很相近的,所以画远山时不要与近山差距太大。但也有例外,比如当近山画得尖而碎、画面显得散乱时,则可以用比较整体的远山来笼住画面的气势。反之,若近山整体比较实,那么画细碎的远山时画面要有透气的地方。画法可点染,也可勾勒填色,还可以点染与勾勒交替进行,这就要看画面的需要了。绘制远山时要把山的正、侧、斜、起伏转折和连绵走向一一表现出来,但又不是琐碎的堆砌,并要注重远近的虚实关系,要从整体着眼,表现出整体的气势。远近山之间的颜色有很大的差别,远山含蓄迷蒙,体积也显单薄;近山厚重明朗,体积与结构分明。步骤:
1、考虑好布局,用淡墨绘制远山。再以侧锋运笔,皴擦出山体的暗面结构。
2、笔尖蘸淡墨,继续向旁边延伸,线条要疏密有致。
3、调淡墨,侧锋用笔,擦染出远处山石的暗部,加强画面的质感。绘制时要有干湿浓淡的变化。
4、继续添加远处的山石,使画面更加饱满。再在山体上点苔,使山石的形态更有厚重感。